盐田区走私普通货物律师

法律服务热线

13926588991
律师信息
陈云-盐田区走私普通货物律师照片展示

陈云律师

  • 律所:

    广东瀛尊律师事务所

  • 执业证:

    14403201710762483

  • 电话:

    13926588991

  •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民路新天世纪商务中心A座27楼

网站介绍
您的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走私普通货物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教唆犯怎么判罚 未成人人故意杀人怎么判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4日 来源:盐田区走私普通货物律师
[导读]:  陈云律师,盐田区走私普通货物律师,现执业于广东瀛尊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

 陈云律师盐田区走私普通货物律师,现执业于广东瀛尊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教唆犯怎么判罚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明显增多,其中一部分属于教唆犯罪。未成年人由于思想发育并不成熟,很容易被教唆。对于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教唆犯怎么判罚呢下面就让为大家带来教唆人犯罪教唆犯怎么判罚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教唆犯怎么判罚


  1、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2、根据我国刑法对刑事年龄的划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刑事能力是有差别的。


  被教唆的人可以独立承担刑事的


  教唆犯作为共同犯罪中共犯的一种,其成立的基本前提就是被教唆人达到法定刑事年龄,具备刑事能力。而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只有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对自己的全部犯罪行为,以及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才承担刑事。因此,只有对此范围内的未成年人进行教唆,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教唆犯,适用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承担刑事。


  被教唆的人本身不承担刑事的。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以及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实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以外行为的人,是不具备犯罪主体资格的,对其进行教唆,不是共同犯罪,因此教唆者也不成其为教唆犯,不属于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调整范围。


  如果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对这种非教唆犯的教唆者,我们似乎不应该追究其刑事。但问题是,社会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如教唆幼儿在商场门口偷窃,利用小孩的年幼无知让其投毒杀人,并且这种行为在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与教唆具备犯罪主体资格的未成年人犯罪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刑法严厉惩罚后者而放纵前者是不合逻辑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追究其刑事。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1、完全不负刑事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


  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能力。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概不追究刑事;但必要时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


  2、相对负刑事刑事的年龄阶段:14周岁不满16周岁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3、完全负刑事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应当对所有的犯罪都应负有刑事,但应当根据情形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清除不良影响,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家长要首先守法。


  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宣传教育,使青少年遵纪守法


  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可利用各种传媒的方式,使宣传教育不再枯燥,更符合青少年的接受方式,包括使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


  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教师首先树立与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以身作则,与学生平等相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应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制度教育和挽救犯罪的青少年


  司法机关要广泛宣传: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的精神,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环节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


  执法机关要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青少年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工、青、妇等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后进青年、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教唆犯怎么判罚的全部内容。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应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未成人人故意杀人怎么判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犯下故意杀人罪的时候是需要承担刑事的;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时候是秉承着教育为主的原则的,所以实践中很多人都不清楚,如果未成年人犯了故意杀人罪的话,在法律上是如何判的;那么未成人人故意杀人怎么判呢下面就由来为您科普一下吧!




  一、未成人人故意杀人怎么判


  未 成年人犯罪,同成年人犯罪一样,刑罚仍然是对其最严厉的惩罚措施。但由于未成年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在对其刑罚的适用上同成年人有着很大差异。《刑法》第十 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原则。这两条明确规定了对少年犯量刑的方向。这是基本于未成年人能力不完备及其容易接受 改造、可塑性强的特点而确立的,它反映了刑罚与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及刑罚目的的要求。以上是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刑罚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有几种情况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刑法规定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投毒罪的。这个年龄段的少年, 一般说来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的行为。因此,刑法仅仅要求他们对少数几种容易识别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除此之外,不承担其他犯罪行为的刑事 。


  二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已满16周岁的人,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已经有了完全的辨认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也有了完全的控制能力,因此,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


  故 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一种最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生命权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 权利,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胎儿脱离母体,能够独立呼吸,就有了生命,具有生命的权利,任何人也不能非法剥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 为,在实际发生的案件中,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行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合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如正当的防卫行为、人民警察 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依法对罪犯执行死刑的行为,则不能构成本罪。


  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原则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除了遵守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所有刑事案件的基本原则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则。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特有原则


  不公开审理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都规定了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不公开审理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相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公开审理是个例外,这样规定的原因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存在不成熟和缺陷,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要尽可能帮助犯罪的未成年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正常回归社会,在良好的环境下改正其错误。不公开审理原则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相对于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最大区别,这在世界各国的立法和相关国际条约中都得到了体现。


  寓教于审原则


  寓教于审原则也有学者称之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该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整个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最重要的是对未成年人的挽救和帮助其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除了追究其刑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感化。该原则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该原则考虑到未成年人因为其不成熟、身心发展不健全,因此教育便成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最重要的方针和原则。该原则还要求,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护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使寓教于审的原则贯穿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始终。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于该原则的规定,使2012年之前分散于其他法律的规定得到了确立,使该原则在实践中更好操作,更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迅速简约原则


  迅速简约原则指人民法院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应该迅速进行,使未成年被告人的刑事诉讼程序能够尽早结束,使其在诉讼中受到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一原则同样考虑到了未成年人的不成熟和身心发展不健全,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坏的方面尤其如此,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少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于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必须做到迅速、简约。因此笔者认为,在对未成年人进行审判的过程中,如果犯罪比较轻微并且未成年人认罪的案件中,可以采用简易程序,使法庭审理能够尽快结束,最大可能的减少刑事诉讼案件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普遍的采用了简易程序,这符合联合国对于未成年人司法程序的精神。


  全面调查原则


  全面调查原则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过程中,除了像普通刑事案件需要审理未成年人的犯罪事实外,还要调查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相关的其他因素,从各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要获取未成年人的生长经历、家庭情况、教育背景、身心是否健康等因素,便于司法工作人员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这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英国设置专门的缓刑官负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调查;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则是由缓刑局担任这份工作;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于该项原则也进行了规定。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负责对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第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不是必须进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为;可以;;第三,社会调查制度要求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除了需要查清案件事实外,还需要调查未成年人的生长经历、家庭情况、教育背景、身心是否健康等,在特别需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特别的司法鉴定。该项原则的规定,是有利于司法机关掌握未成年人的心理,更好的使其认错改错,根据每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就是全面调查原则最重要的意义。


  分案处理原则


  分案处理原则指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时,应当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成年人刑事案件分别办理,程序分别进行,未成年人和成年人要分开关押,分开审判。目的在于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防止被交叉感染,另一个目的则是对未成年人的待遇区别于成年人。分案处理原则最根本的要求是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综上所述,如果未成年人犯罪,那么在进行处罚的时候应当坚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原则;一般未成年人犯下故意杀人罪的,同时年龄超过十六周岁以上的,就需要担负刑事;为您整理的;未成人人故意杀人怎么判;全文。如果您还有关于刑法相关的疑问,欢迎您到咨询专业律师。





Copyright © 2008-2020

盐田区走私普通货物律师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闽ICP备08005907号 网站支持:中国大律师网